• 1958年猴痘病毒(Mpox virus)於猴子身上被發現,因此命名為「猴痘」。
  • 1970年人類最早感染個案出現於剛果民主共和國。
  • 2003年於美國出現非洲地區以外首次病例,大多數患者曾接觸受感染的進口寵物鼠。
  • 2017年奈及利亞爆發大疫情,致死率約3%。
  • 2018-2022國外陸續出現非洲境外移入病例,2022年5月14日英國接獲家庭群聚M痘病例通報。
  • 2022年7月23日WHO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。
  • 2022年6月23日台灣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。
  • 2024年2月1日更名為「M痘」。
  • 2024年8月2日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,最常見症狀為皮疹、89%出現任一種皮疹、55%出現全身性皮疹、50%出現生殖器皮疹,58%出現發燒,0.8%病患無症狀。和2022年前之病患症狀相比,表現較不典型,包括皮疹最早出現於生殖器或會陰部,且不一定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、皮疹數目較少、發燒等前驅症狀較不明顯,因此在就醫時容易與其他性傳染病混淆,臨床診斷時需提高警覺。
  • 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。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,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、肺炎、敗血症等。
  • 預防方法:
  • (一)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:前往M痘病毒流行地區時,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 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,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。
  • (二)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:
  • 避免與M痘感染者接觸,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,並請全程使用保險套,良好手部衛生亦可降低感染風險。
  • (二)如有任何疑似症狀,應及時就醫,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。
  • (三)疫苗接種

照片來源:https://www.nejm.org/doi/full/10.1056/NEJMcpc2201244

以上內容節錄自疾病管制署:https://gov.tw/JkD


若有相關問題可撥打校內分機409或415與健康中心聯絡,附上相關連結供參

疾病管制署猴痘介紹:https://gov.tw/Jk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