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洪瑞琴/台南報導

台南二中國文科老師江伊薇(左)設計《救援秦得參》桌遊,讓學生從遊戲中認識台灣文學與人權議題。(台南二中提供)
在科技遊戲盛行的校園裡,台南二中國文科老師江伊薇以創新方式讓百年文學重新發聲。她以台灣現代文學之父賴和經典作品《一桿稱仔》為靈感,設計原創桌遊《救援秦得參:人權桌遊的教育實踐》,並以此榮獲「2025未來教育 台灣100」獎項肯定。
江伊薇指出,學生因時空隔閡,往往難以理解文中主角「秦得參」在貧困、疾病、孤立與性別不平等中掙扎的處境。因此,她希望藉由遊戲創造「換位思考」的學習歷程,讓學生在玩樂中體驗壓迫與救援的過程,將人權議題從文本中帶進真實生命經驗。
《救援秦得參》以5張「目標卡」情感、經濟、健康、女性、尊嚴,呈現主角面臨的多重壓迫。學生化身為「救援者」,運用「行動卡」與「穿越卡」合作,嘗試扭轉困境、解救秦得參。過程中,學生必須朗讀卡牌、說明策略並討論抉擇,在一張張翻轉的卡牌間,逐漸進入角色內心。
江伊薇分享,有學生在遊戲後反思,現代版的秦得參可能是移工、街友,或被忽視的社會底層。甚至自發設計「現代救援卡」,思考如何以行動改變制度不公。這樣的延伸學習,讓人權教育不再只是抽象口號,而是可被「玩出來」的理解與共感。
江伊薇認為,《救援秦得參》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教育實驗,不僅證明經典文本能被轉化為活生生的體驗,也讓學生在選擇與合作中,學會理解他人、感受尊嚴與社會責任。
此款原創桌遊由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合作開發,兼具歷史準確性與教育啟發性。至今已舉辦超過百場教師研習,並透過種子教師社群與工作坊持續推廣,讓經典不再遙遠,也讓人權教育從課本走進學生心中。

江伊薇設計的《救援秦得參》桌遊卡。(南二中提供)
資料來源: 自由時報(2025.10.23)